点击▼▼▼▼“网盘下载”▼▼▼▼
保存到网盘观看,不保存只能试看2分钟哦!
资源有问题?点此反馈
1988 年,市场经济的春风刚吹遍中国乡镇,混混龙浩意外穿越到这个充满机遇的年代 —— 此时的他,不仅背着 800 块赌债,老婆徐怡还被原主抵给了债主,女儿余余哭着喊着 “妈妈被抓走了”。从为救家人硬扛债主的窘迫,到靠胆识和诚信闯出路子,龙浩带着发小、乡亲一步步抓住羊绒、羊肉、胡麻油、服装、房地产、股票的时代红利,从 “二道贩子” 蜕变成带动一方致富的带头人,也在过程中找回了家庭温暖,活出了不一样的人生。
龙浩在一阵混乱中醒来,耳边是女儿余余撕心裂肺的哭喊:“爸爸,妈妈被人抓走了!” 他才反应过来 —— 自己穿越到了 1988 年的同名混混身上,原主赌钱欠了 800 块,竟把老婆徐怡抵给了债主。来不及细想,龙浩抄起身边的工具就往债主方向冲,见到徐怡被拉扯,他当即用气势逼退债主,撂下狠话:“三天之内,我把钱还上,说话算数!”
看着徐怡眼里的不信任,龙浩暗下决心 “说再多也没用,看行动”。正巧发小孙志明找上门,提议一起 “贩羊绒”:“最近行情好,收得上绒就能赚钱,咱们赚个 20 块差价就行!” 龙浩突然想起,这两年正是 “羊绒大战” 的前奏,收购价能从几块涨到五六百 —— 这是天大的机遇!可孙志明发愁 “原绒卖不了绒线厂,只能转手给大贩”,龙浩却不服:“他们说的未必是真的,走,咱们直接去绒线厂问!”
两人揣着三十来斤羊绒赶到省城绒线厂,门卫却泼冷水:“厂里要梳绒,你们这点原绒太少,收购员嫌麻烦!” 龙浩灵机一动,谎称 “是来探路的,手里有两百斤大宗货”,还从门卫口中问到了老乡孟飞的住址。上门时,龙浩特意带了给孟飞孩子的零食,孟飞见状也实在:“你们这绒是一等白绒,现在收购价 180 一斤,我带你们去换钱!”
第一次卖绒,扣除开支净赚 1860 块。孙志明要按 “出力多少” 分,龙浩却坚持:“我只出主意,拿 20% 就行,这钱算我借你的!” 转头就拉着孙志明去百货大楼 —— 给余余买大白兔奶糖、运动鞋,给徐怡买 “友谊” 护肤品,还割了几斤排骨。回家时,徐怡看着满袋东西又惊又怕:“你是不是又去赌了?” 龙浩笑着掏出钱:“都是卖绒赚的干净钱,以后咱不用省电,天天有肉吃!”
接下来,龙浩想扩大规模收绒,却缺本钱。他打听到 “贷款贩羊绒属农副产品,最终要到农村信用社审批”,便直接找信用社领导。见到方书记和麦主任时,龙浩没只说自己要赚钱,反而提:“乡亲们的羊绒被二道贩子低价收走,一年忙到头赚不到钱,我想贷款收绒,把差价补给乡亲!” 这番话打动了领导,原本申请 20 万,最后批了 30 万:“像你这样的有志青年,该大力支持!”
拿到贷款,龙浩招了方振、高成虎等退伍老兵 ——“为人正派,干活踏实”,还定下规矩:“只收好绒,收购价 170 一斤,成色好的还能加价!” 消息一传开,乡亲们都来送绒,连其他村的二道贩子都愿意把绒卖给龙浩:“大贩才给 140,你这给 170,傻子才不卖!”
可这却惹恼了镇东县的大贩子李老板。李老板的人不仅往龙浩的羊绒里扔沙子,还带了人上门挑衅:“整个镇东县羊绒姓李,你敢抢生意?” 龙浩临危不乱,掏出一把玩具枪唬住对方,还戳穿李老板的心思:“绒线厂收 220 一斤,你只给乡亲 120,赚黑心钱!我们只在苦水镇、古城乡收,给你留着大市场,别太计较!” 李老板被唬住,只能灰溜溜走了。
龙浩知道 “夜长梦多”,赶紧联系表哥的货车把一千多斤羊绒送厂,这一单又赚了 5 万。他拿 3 万给兄弟们发奖金:“大家跟着我辛苦,该得的不能少!” 可没过多久,孙志明又带来坏消息:“李老板现在 180 收绒,还什么绒都要,驴毛狗毛都收,肯定没安好心!” 龙浩立刻警觉:“羊绒季快结束了,他没那么多好绒,肯定在造假!”
果然,兄弟们蹲点发现了李老板的窝点 —— 他们用蜂蜜水蘸羊绒,再撒铅粉增重,“铅粉加进去,羊绒能重两三倍!” 龙浩又气又急:“这假绒送进厂里,百万进口机器都得报废,乡亲们以后没活干!” 他一边让方振去工商局举报,一边让孙庆阳开车堵路,最终当场抓住李老板的人,还帮绒线厂保住了设备。姚科长感激不已:“这批绒给你们 350 一斤,算奖励!”
羊绒季过后,龙浩又盯上了 “羊肉和胡麻油”。他打听着 “省城羊肉比镇东贵 8 毛,中秋节政府机关要选礼品”,便找于主任帮忙联系冷藏车,还带着羊肉去绒线厂推销:“这是镇东羯羊,吃中草药喝山泉水,肉质不腥不膻,中秋给工人发福利多好!” 姚科长尝了果然满意,订了 1000 只羊和 5000 斤胡麻油。
收羊收油时,五婶却来捣乱 —— 她的胡麻油里掺了芸芥油,被油坊老板许有识破,反而撒泼:“龙浩你欺负人!” 龙浩不慌不忙:“许有干了十几年油坊,闻油比吃饭还熟,我们做生意不能砸招牌,这油我们不收!” 乡亲们也帮腔:“你就是没占到便宜,还想让大顺小顺抢徐老师的代课名额,太贪心!” 最后五婶只能灰溜溜走了。
这单生意,龙浩又赚了 2 万 5,还定下 “按月给兄弟们发工资,一个月 1000 块”—— 要知道当时中学老师一个月才 50 块,兄弟们都干劲十足。可没想到,李老板的同伙竟拦路抢劫:“你害我兄弟坐牢,还让我损失羊绒,把钱交出来!” 龙浩早有准备,让高成虎(退伍兵)拿枪震慑,自己和孙志明周旋,最后不仅打跑劫匪,还被警察奖励 1 万:“打击山匪路霸,人人有责!”
之后,龙浩又抓住 “申港博览会” 的机会,带着荞麦、胡麻油去探市场。一开始没人看好荞麦,可田班长(高成虎的老班长,做外贸)却指着胡麻油说:“这是好东西!国外人怕三高,认这个,能卖 10 块一斤!” 两人一拍即合,田班长负责外贸渠道,龙浩负责收油榨油,还定下 “国内卖 5 块,利润对半分”。为了打开市场,田班长还出主意:“包装精致点,绑上‘健康长寿’宣传,超市搞促销,买四瓶抽奖送米面!”
胡麻油生意火了,龙浩又跨界做服装 —— 从羊城进风衣和连衣裙,“风衣是毛呢料,像港台剧男主穿的;连衣裙是羊绒的,春秋外穿、冬天内搭都好看”。一开始摆摊,后来靠姜雅蓉(绒线厂姚科长的妻子)帮忙,水利局、绒线厂都来团购,“单位订了 150 套套装、95 件连衣裙,风衣一下子卖完了!”
接着,龙浩又抓住房地产的机遇。在省城吃饭时,遇到陷入困境的房地产老板沈峰云:“差 100 万翻身,不然就破产了!” 龙浩果断提出:“我出 100 万,能入股吗?” 沈峰云又惊又喜:“你不怕亏?” 龙浩笑着说:“风险和机遇并存,缩头缩脑怕这怕那,哪能过上好日子?” 后来沈峰云带他看申港一块地:“垃圾场迁走了,背山面水,拿下肯定赚!” 果然,没过多久,这块地就成了申港商业中心,龙浩一人分了 100 万。
最后,龙浩又盯上了沪城的 “股票认购证”—— 电视里说 “30 块一张,凭身份证办理”,他想起这东西后来会涨到 5000 块一张,身价暴涨 160 倍!他找到在沪城日化厂的包毅,承包了厂里所有认购证:“只要帮我认识住建局领导,你们保卫科、甚至你七大姑八大姨的认购证,我都包了!” 最后,龙浩不仅拿到了地皮资格,还靠认购证赚得盆满钵满 —— 包毅后来惊呼:“你买了十二万个,那就是六个亿!”
从救家人的窘迫混混,到带动乡亲致富的企业家,龙浩始终记得:“我跟那群二道贩子不一样,我走的是薄利多销,把利润给乡亲”;也始终坚信:“只要质量硬,路子正,就不怕没市场”。而徐怡也在他的支持下考上申港大学学会计,余余过上了 “有巧克力、有新家” 的日子,一家人终于过上了当初承诺的 “好日子”。
人物群像
龙浩:本剧主角,穿越前是普通人,穿越后成 1988 年的混混。性格务实、有胆识、重情义,从救家人起步,靠敏锐的时代嗅觉(羊绒、胡麻油、服装、房地产、股票)抓住机遇,始终坚持 “让利于乡亲”,从 “二道贩子” 成长为致富带头人,核心特质是 “敢闯、诚信、有格局”。
徐怡:龙浩的妻子,温柔坚韧,早期因丈夫赌钱受苦,后来信任并支持龙浩的事业,最终在龙浩鼓励下考上申港大学学会计,既是家庭的 “定海神针”,也是自我成长的独立女性。
余余:龙浩的女儿,天真可爱,是龙浩改变的重要动力(为给余余买糖、买玩具努力赚钱),偶尔的童言童语还能给龙浩启发(如提到 “巧克力” 时让龙浩想起股票认购证)。
孙志明:龙浩的发小,早期合伙人,踏实肯干,从贩羊绒到收油收羊一直跟着龙浩,是龙浩创业路上的 “左膀右臂”。
田班长:高成虎的退伍老班长,在申港做外贸生意,眼光独到,帮龙浩打开胡麻油的国际市场,后来还支持龙浩做服装、投资房地产,是龙浩的 “贵人” 之一。
沈峰云:房地产大佬,曾陷入资金危机,被龙浩 100 万入股救下,后来带龙浩进入房地产行业,眼光毒辣(选中申港商业中心地块),是龙浩投资路上的关键人物。
翟乡长:古城乡的好官,穿着简朴、一心为民,不仅把 6 万奖金全额交给龙浩,还支持龙浩收羊收油,帮龙浩解决乡亲纠纷,是基层干部的正面代表。
李老板:本剧反派,镇东县的大羊绒贩子,贪心狡诈,靠压价、造假(掺驴毛、加铅粉)赚钱,还拦路抢劫,最终被龙浩举报、落网,是 “黑心商人” 的典型。
孟飞:绒线厂的老乡,为人实在,帮龙浩打通了原绒销售的第一道关卡,是龙浩创业初期的 “引路人”。
宋嫂子:信用社员工,热情善良,帮龙浩推销服装,后来还成了 “龙家服饰” 的店长,是龙浩拓展服装业务的重要助力。
经典金句
龙浩:“说再多也没用,看行动!从今天开始我一定努力赚钱,把赌债还上,让你们过上好日子!”(面对徐怡的不信任,用行动承诺改变)
龙浩:“我跟那群二道贩子不一样,我走的是薄利多销的路子,我就想抬高收购价,把利润都给乡亲 —— 绒线厂 220 一斤收,我就出 180、200 一斤,乡亲们赚了,咱们的生意才能稳!”(体现龙浩的经营理念和格局)
龙浩:“风险和机遇都是并存的,要是缩头缩脑怕这怕那,咱们哪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呀!”(说服田班长一起投资房地产时,展现敢闯的特质)
翟乡长:“你可是咱们古城乡的福星!做企业赚钱了不忘乡亲,还愿意出钱修路,这样的年轻人,咱们就得支持!”(评价龙浩的社会责任感)
田班长:“你有产品,我有资源,共同整合才能共赢!做生意不能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,要学会借外力、拓路子!”(和田浩合作胡麻油外贸时的经验分享)
龙浩:“咱们做生意,招牌比钱重要!说是纯胡麻油,就必须是纯胡麻油;说是一等绒,就不能掺一根杂毛 —— 砸了招牌,再想站起来就难了!”(拒绝五婶的掺假胡麻油时,强调诚信的重要性)
徐怡:“我以前当代课老师是因为没钱,现在你能赚钱了,我想考大学学会计 —— 不仅能帮你管公司,也想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!”(徐怡的自我成长宣言)
龙浩:“我能有今天,多亏了于主任批的贷款、翟乡长的支持、兄弟们的帮忙 —— 一个人赚不算赚,带着大家一起赚,才叫真本事!”(致富后不忘感恩,体现重情义的特质)
沈峰云:“做房地产,眼光比钱重要!这块地现在没人要,可等垃圾场迁走,背山面水的地段,就是黄金宝地 —— 做生意要敢赌,但得赌在点子上!”(带龙浩看地时的经验之谈)
龙浩:“1988 年的机会太多了,羊绒能赚、羊肉能赚、衣服能赚,甚至一张 30 块的认购证都能翻 160 倍 —— 关键是要敢想、敢干、不黑心!”(总结自己的致富逻辑,点明时代机遇与个人选择的关系)
结束语
《重生 88 致富路:从二道贩子开始》不仅是一个 “穿越暴富” 的故事,更藏着 1980 年代市场经济初期的时代密码 —— 机遇留给有胆识、讲诚信、懂感恩的人。龙浩从救家人的窘迫起步,没有只顾自己赚钱,而是带着发小、乡亲一起抓住羊绒、胡麻油、服装、房地产的红利,既实现了个人命运的逆转,也带动一方百姓增收;他的妻子徐怡从 “受气媳妇” 成长为大学生,女儿余余过上幸福生活,更让故事多了 “家庭温暖” 的底色。这个故事告诉我们:无论身处哪个时代,“敢闯敢干” 的勇气、“诚信为本” 的底线、“带动他人” 的格局,永远是成功的核心密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