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击▼▼▼▼“网盘下载”▼▼▼▼
保存到网盘观看,不保存只能试看2分钟哦!
资源有问题?点此反馈
江氏集团的继承人江清从未想过,一场意外竟让她穿越到自家祖辈身上,成为了灾年里挣扎求生的沈清。刚睁眼,就撞见婆母要将四岁的孙女小花卖给人贩子,丈夫江向东与小叔子江向南要么愚孝盲从,要么冷漠算计,而买来的童养媳阿冰更是被全家当作累赘。
“拐卖妇女儿童要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以上十年以下”,江清脱口而出的现代法律条文,让在场的人贩子与家人目瞪口呆。她抡起棍子将人贩子赶出门,第一次用现代思维震慑了这个愚昧的家庭。可眼前的困境远比想象更残酷:家徒四壁,米缸见底,全家靠吃糠咽菜苟活,而系统的提示更让她心头一紧 ——“距离洪水到来还有三个月,带领全村逃荒即可得好报”。
金手指的出现成了绝境中的光。系统商城随她的善举逐步解锁,从最初的粮食、药品,到后来的书籍、武器,每一次 “做正确的事”,都能换来生存的资本。当她用阿冰晒的小鱼干兑换出第一笔 “巨款”,看着家人第一次吃上白面饺子时,她暗暗发誓:“钱是挣出来的,不是省出来的”,这句刻在现代商人骨子里的信条,成了她逆袭的第一声号角。
要带全家甚至全村逃荒,第一步是打破这个家腐朽的价值观。“娘说什么你们就信什么?这么大了没点自己的想法吗? ” 江清对着两个唯母是从的儿子厉声质问,更以 “菩萨托梦” 为由定下规矩:“咱家要兴盛,一个都不能少,一视同仁”。
她逼着江向东去请大夫给小花治病,将阿冰从 “童养媳” 的枷锁中解放出来,甚至把被婆家虐待的小姑江雨从恶霸柳盛家救回。当江雨怯生生地问 “嫂子,平常在家都这么吃吗”,看着桌上的鸡蛋、小鱼干和猪油渣,这个在苦难中麻木的姑娘第一次眼里有了光。
为了攒够逃荒的资本,江清重拾江家老本行 —— 做毛笔。她带着阿冰、江雨劈竹子、制笔杆,将亲手做的毛笔卖给城里的集雅斋,一次就赚回二百四十两银子。“咱们都是一家人,相互扶持是应该的”,她把银子分给家人当工钱,更用赚来的钱接济村民,教大家做麦芽糖、豆腐换粮食,让七里村的人在灾年里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。
洪水比预期来得更早,邻城被淹的消息传来时,江清早已做好准备。她卖掉家里的田地(“洪水一来,再好的田也会变成废田”),换成粮食与物资,带着愿意跟随的村民踏上逃荒路。
逃亡路上,人性的善恶被无限放大。村长二叔的信任与扶持,雷大富等村民的仗义相助,与孙小麦、王富贵的嫉妒与算计形成鲜明对比。当孙小麦嘲讽她 “守妇道怎么会有这么多白面”,江清冷笑着回怼:“我买东西的钱都是靠卖毛笔挣的,没花你一分钱”;当王富贵想抢夺粮食,她让阿冰举起连弩:“要粮食没有,弓箭倒是有一大把”。
系统在关键时刻屡屡显灵:她用积分兑换的千里眼识破土匪埋伏,用电棍击退追兵,用储藏柜囤积的物资养活一路灾民。“做正确的事得好报”,这句系统提示不仅是规则,更成了她的信仰。她救下被土匪围困的村民,收留无家可归的灾民,甚至为素不相识的人分发药品,“宁拆十座庙,不毁一桩婚,但要是这婚毁了人,拆了又何妨”,她的善良带着锋芒,让跟随者愈发坚定。
逃荒途中,阿冰的身世逐渐浮出水面。原来她是被诬陷通敌的霍老将军的孙女,而当年陷害霍家的元凶,竟是她名义上的父亲 —— 当朝官员宋书。宋书为了斩草除根,派秋姨娘一路追杀,却没想到阿冰在江清的保护下,早已不是任人宰割的小女孩。
“虎毒尚且不食子,这是什么爹”,村民们得知真相后义愤填膺。江清带着阿冰找到当年的证据 —— 贪污军饷的账本与霍家军徽,联合清正廉明的张大人为霍家平反。“二十三年了,我终于可以为你沉冤洗雪了”,张大人握着证据的手微微颤抖,而宋书及其党羽最终锒铛入狱,印证了那句 “善恶终有报,天道好轮回”。
历经千辛万苦,江清带着众人抵达邢台的葫芦山,在这里扎根安家。张大人为村子赐名 “福禄村”,寓意 “富贵、长寿、子孙兴旺”。江清建起了气派的毛笔工坊,“一定要把咱家的毛笔工坊发扬光大,做大做强”,她对着向东、向南、阿冰、江雨叮嘱道,眼里是对未来的憧憬。
江雨与正直的猎户雷大富喜结连理,阿冰找回了真正的自己,小花在安稳的环境里茁壮成长,曾经的灾民成了村里的骨干。当江清站在新落成的院子里,看着墙上 “毛笔工坊” 的匾额,突然想起穿越前的奶奶。“我带领大家逃荒,还创立了毛笔工坊”,她轻声说着,仿佛跨越时空与祖辈对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