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击▼▼▼▼“网盘下载”▼▼▼▼
保存到网盘观看,不保存只能试看2分钟哦!
资源有问题?点此反馈
814 列车的车厢里,林建华将装着样本的黑色背包紧紧护在怀里。背包里的金属氢制备样本,能量密度高达 2000 兆,是 TNT 的 400 倍,密封在高压装置中,却密封不住他眼底的急切 —— 再过三小时,就能抵达北城,将这 “国之重器” 交到陈院长手中。
突然的冲撞打断了他的思绪。“我的钱包!” 尖锐的女声刺破车厢,张玉婷捂着口袋,指着林建华怒斥,“这么宽的路你偏撞我,不是偷东西是什么?” 她打量着林建华朴素的衣着,嘴角撇出鄙夷:“瞧这穷酸样,定是惯犯!”
周围的目光瞬间聚焦,有人窃窃私语:“看着老实,说不定藏着鬼呢。”林建华试图解释,想联系列车员,却被张玉婷一把推开:“搜身!搜他的包!” 他猛地将背包抱得更紧,声音沙哑却坚定:“包里的东西,对大夏至关重要,不能动。”
“还装!”张玉婷煽动着乘客,“他定是偷了东西藏里面!” 拳脚雨点般落下,林建华蜷缩着身体,后背承受着重击,手臂却死死环住背包。他想起五年前离开时,陈院长的嘱托:“超级燃料是突破封锁的钥匙,拿不回来,高超弹就永远是空想。” 那时他望着妻儿的照片,轻声说:“国若不强,家何安在?”
此时的北城车站,陈院长正对着电话嘶吼:“样本是金属氢制备的,一旦爆炸,整列车都得化为灰烬!必须找到林建华,不惜一切代价!”张总督站在一旁,攥紧的拳头泛白 —— 他刚接到消息,列车上有 “间谍” 作乱,目标正是那枚样本。
列车广播突然响起:“临时停车 10 分钟,清理障碍物。”张玉婷眼睛一亮,指着林建华尖叫:“肯定是你搞的鬼!怕间谍身份暴露,想拖延时间!”林建华望着窗外,心急如焚 —— 他比谁都清楚,样本在颠簸中已极不稳定,每多一分钟,爆炸风险就增一分。
“把包给我!”张玉婷伸手去抢,林建华猛地躲开,额角青筋暴起:“不能碰!再受撞击,整列车的人都得陪葬!” 可他的警告在张玉婷的叫嚣中显得苍白:“大家都是大夏子民,岂能让间谍带机密潜逃?” 乘客们被 “爱国” 的口号裹挟,再次围上来。有人踹向他的腰,有人拉扯他的手臂,他听见骨头碎裂的脆响,却依旧没松开背包。
车站里,陈院长看着腕表,每一秒都像在凌迟。他想起十年前,大夏科学家在国际会议上被嘲讽 “永远造不出高超弹”,那时林建华攥着笔,在笔记本上写:“别人能的,我们凭什么不能?” 如今,这位老将带着答案回来了,却可能栽在一场荒唐的误会里。
列车终于到站,陈院长和张总督冲上车,却看见林建华浑身是血,手臂不自然地扭曲,怀里的密封装置已出现裂痕。“林院士!”陈院长扑过去,声音颤抖。张玉婷还在喊:“爸!他是间谍!”张总督看着照片里熟悉的面孔 —— 那是五年前和威廉教授合影的林建华,大夏最年轻的物理院士,瞬间气血上涌,一巴掌甩在张玉婷脸上:“你看看你打的是谁!”
乘客们这才反应过来,那个被他们拳打脚踢的 “穷酸汉”,竟是陈院长口中 “国之栋梁”。有人瘫坐在地:“我们竟打了自己的英雄……” 有人捂着脸哭:“他护着的不是钱包,是咱们大夏的未来啊!”
救护车呼啸着驶向科研院,医生看着林建华的伤势摇头:“内脏受损,手臂粉碎性骨折,最多撑八小时,手术都来不及。”林建华却扯掉氧气管:“给我打封闭!样本没储存好,我不能倒下。” 封闭针注入时,他疼得冷汗直流,却盯着仪器屏幕说:“高超弹能快一秒突破苍穹,就少一分被拿捏的可能。”
实验室里,张玉婷竟挣脱看管冲了进来:“他就是间谍!我亲眼见他启动机密仪器!” 她疯了似的去按关闭键,被赶来的研究员拦住。林建华忍着剧痛操作设备,声音嘶哑:“这是金属氢燃料,杂质一进,北城就没了。”
陈院长拿着列车监控赶来,画面里,张玉婷煽动乘客殴打林建华、故意摔样本的场景清晰可见。“张玉婷!”陈院长的声音冰冷,“你可知这样本能让大夏高超弹技术领先世界?你可知林院士为了它,五年没见过妻儿?”
张总督看着女儿,眼中最后一丝温情褪去:“我是总督,更是大夏的公仆。国法面前,没有父女。”张玉婷瘫在地上,终于明白自己闯下了多大的祸 —— 那些被她煽动的乘客已被带走,而她,亲手打断了国士的手臂,差点毁掉国家数十年的心血。
当林建华按下最后一个按钮,样本安全储存的提示音响起时,他眼前一黑栽倒在地。醒来时,窗外已泛起鱼肚白,陈院长握着他的手笑:“高超弹试验成功了,全球技术封锁,破了。”
林建华望着墙上的标语,那是他五年前写下的:“尊严在剑锋之上,真理只在射程之内”。这句话,与 “弱国无外交,落后就要挨打” 的古训交织,在实验室里久久回荡。
《破晓 1995》的最后一幕,是三十年后的颁奖典礼。林建华院士站在台上,看着台下年轻的科研者,缓缓道:“1995 年的那个清晨,我知道,真正的破晓不是太阳升起,而是每个普通人都明白 —— 国之重器,从来不是实验室里的冰冷数据,是一代代人把‘不可能’变成‘一定能’的热血。”
屏幕上闪过张玉婷在法庭上痛哭的画面,闪过那些乘客悔恨的脸,更闪过林建华带伤操作仪器的背影。原来,历史的转折从不是偶然,是有人在误解中坚守,在伤痛中前行,在迷雾中向着光奔跑。
而那些刻在时光里的名字 ——林建华、陈院长,那些滚烫的话语 ——“落后就要挨打”,终将在岁月里愈发清晰,提醒着每个中国人:所谓破晓,是有人为你把黑夜挡在身前,而你,该接过那束光,继续向前。